1 引言
2系统的分析与设计
2.1基本原则
实用性:系统应易于数据更新,便于管理、使用和升级,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、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以
及友好的用户界面,真正实现供水管网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。
可靠性: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应准确可靠,而且应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。
规范性:各项功能应符合供水管网管理的要求,信息编码应遵循行业或地方规范。
安全性:应建立完善的用户和设备认证机制,确保业务系统传输的业务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,不
能被非法或未授权用户获取和篡改。
可扩展性和开放性:系统模块采用组件化,应具有良好的接口和方便的二次开发工具,以便系统不
断地扩大、求精和完善;系统在输入、输出方面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,能进行各种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,
提供全方位的管网资料信息服务。
2.2系统设计模式
系统基于MVC设计模式,其工作原理见图2。
2.3系统数据库设计
由于供水管网资料类型多样,数据量大,依照供水管网资料档案分类与编码标准方案,建立12个专
题数据库,包括1:1 000地形网空间数据库、1:1 000管网空间数据库、1:1 000历史空间数据库、
元数据库、竣工档案库、工程管理库等,并将中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都存储在Oracle 10 g中,通过空间数据
引擎ArcSDE访问Oracle 10 g中的数据,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无缝组织。数据库构成见图3。
地理数据库包括地形数据库、管网数据库及管网历史数据库。
管网数据库:存储管线、闸门、消火栓、测流井、测压点、水质检测点、分区计量、水源等信息。
维修管线信息和隐患管线信息通过关联表(维修管线表、隐患管线表)来完成。
历史数据库:当管网更新、改造时,定期备份保留历史痕迹,存储基于对象的管点、管线历史记录。
地形图数据库:存储矢量和栅格格式的地形图数据,作为管网图的背景。
工程管理数据库:存储管网审批一管网设计一管网施工一竣工验收等相关信息。
竣T档案数据库:用于存储管网工程的竣工图纸、设备信息、工号、施工单位等信息。
2.4系统总体架构
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必须考虑高可用性、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需求。
在具体实现过程中,采用流行的MVC设计模式,客户端采用浏览器,业务逻辑通过软件用中间件或构
件实现,并提供应用功能定制。马鞍山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如图4所示。
|